试论易优公世系
易宪武
(甲)鄂东易氏家乘(谱) 鄂东黄冈易氏属江西瑞昌优公世系。家谱始于明嘉靖年间明理公采自瑞昌,后因兵燹毁损,“只遗一卷于仓壁间”,即远祖世系卷,从一世优公至17世,本旁各支世系图纪记载清楚,入清后,学问实超过进士霍冈的为鼎用王公补编,一直完好延传至今,应属可信。
据黄冈谱序记载:“远祖由太原迁江东,再迁长沙。唐代有春先公生继昶,昶生子二,次仁煌,生子三,长敬公生大模,大模生诚公,诚生开公字必先,开公任海昏教谕,致仕忘归,宅海昏上坊,开公妻毕氏生子量,量公妻许氏生子二,俨和优.”这段世次连续叙述,不像捕风虚构,理应据实记载,俨公仍居故邑;
优公字子游号若余,生唐代戊子年十一月十二日戍时,偕子于晚唐迁赣北瑞昌,后裔尊优公为一世祖;江西瑞昌谱载:优公生於唐戊子十一月二十日未时生,娶郝氏,公殁葬李英塘尾亥巳向,妣殁葬二圣庙东小塘尾向,生子五:聪、容、宝、安、霖,公自李唐末由海昏上坊迁江州瑞昌县王仙乡颜辈里,公之始来携铁钱三百贯置西义庄居焉为迁瑞昌为一世祖;
其后本、旁支前17世世系,图纪连续而清楚,以迄于今。且延传清楚,应属可信。迁长沙以前,湘鄂两谱的记述基本一致,湘谱似较详。远祖勋公与春先公之间世系....至开公究属何支系不详,有待探源寻访湘赣宗亲。至宋代宝庆年间(1225-1227)十四世九三公迁黄冈,另一支十五世元英公迁浠水。优公裔也有复迁湘、赣的,黄冈裔现更繁衍于鄂豫皖赣陕和台湾。1-19世世系图纪详下:
鄂东易氏家乘优公以前远祖世系(推测均为唐代人) 宪武据谱载整理1994年黄冈易氏谱
远祖勋公(世次未详):
远一世 | 远二世 | 远三世, | 远四世 | 远五世 | 远六世 | 远七世 | 远八世 | 远九世 | 远十世 |
春先,长沙 | 继昶(长沙) | (长子不详) | | | | | | | |
| | 云煌(长沙) | .敬公(长沙 | 大模,长沙 | 诚公长沙 | 开(海昏) | 量(海昏) | 俨(赣海昏) | |
| | | | | | | | 优(赣瑞昌) | 聪公 |
易氏优公总支世系图纪(自晚唐至今本旁各支世系连续清楚详见鄂东谱优公其它支可参考)宪武整理1996年
一世 | 二世 | 3世 | 4世 | 5世 | 6世 | 7世 | 8世 | 9世 | 10世 | 11世 | 12世 | 13世 | 14世 | 15世 | 16世 | 17世 | 18世 | 19世 |
俨公 | 宽公 | (生子 | 四谦, | 革鼎, | 彝,留 | 海昏 | 详) | | | | | | | | | | | |
优公-- | 聪公 | 谋公 | 饶公 | 管公 | 环公 | 金公 | 干公 | 吉公 | 德公 | 昂公 | 彦琳 | 时立 | (等 | 另详 | 吉公 | 支图 | 〕 | |
| | | 馀公 | 会公 | 规公 | 彬公 | | | | | 彦悫 | 时亨 | 〔等 | 另详 | 吉公 | 支图 | 〕 | |
| | | 昌公 | 祥公 | 坚公 | 由公 | | | | | 彦璇 | 时成 | (等 | 另详 | 吉公 | 支图 | 〕 | |
| | | 隆公 | | 充公 | 左公 | | | | 懋公 | 彦辉 | 时敏 | (另 | 详吉 | 公支 | 图元 | 卿支 | 祖〕 |
| | | 琮公 | | 常公 | | | | | 裕公 | 彦明 | 时偕 | (等 | 另详 | 吉公 | 支图 | 〕 | |
| | | | | | | | | | | 彦昭 | | | | | | | |
| | | | | | | | 期公- | 璇公- | 知訚 | 彦修 | 时宥 | (另 | 详期 | 公支 | 图〕 | | |
| | | | | | | | | | | 小六 | 时动 | | | | | | |
| | | | | | | | | | 九一 | 三十 | | | | | | | |
| | | | | | | | | | | 五四 | | | | | | | |
| | | | | | | | | | | 七一 | | | | | | | |
| | | | | | | | | | | 彦刚 | 时义 | | | | | | |
| | | | | | | | | | | | 时礼 | 三四 | | | | | |
| | | | | | | | | | | | 时彰 | 如璋 | 八一 | 有七 | 序五 | 定兆 | 天传 |
| | | | | | | | | | | | | 如兴 | | (传子 | 监 | 迁豫. | 固始) |
| | | | | | | | 旦公 | 五一 | (图 | ) | | 九三 | (瑞昌 | 迁 | 黄冈 | 始祖 | 另图) |
| | | | | | | 溃公 | 高公 | 宽公 | 允中 | | | | | | | | |
| | | | | | | | | 严公 | 居中 | 舜元 | 涣享 | 松年 | 小五 | 元庆 | | | |
| | | | | | | | 晏公 | | | | | 椿年 | 二一 | | | | |
| | | | | | | | 弁公 | | | | | | 元英 | (迁浠 | 水始 | 祖) | |
| | | | | | | | 政公 | | | | | | | | | | |
| | | | | | | 旺公 | (谔 | 宗 | 改 | 艮) | 迁 | 湖南 | 从略 | | | | |
注:黄冈易氏谱,世系图历来为瓜藤式连络,每五世提头格式,也许因当时木刻字所限使然,本表藉当今电脑排版条件,改为总图列表形式,有一目了然的优点。
1-5世系纪 一世纪
优公 字子游号若余,行一,有传.生唐代戊子(748)年十一月十二日戍时,卒未详,葬李英塘尾亥山巳向兼壬丙娶王氏生卒未详葬二圣庙东小塘尾亥山巳向生子一聪公自李唐末由海昏上坊迁江州瑞昌县王仙乡颜辈里公之始来携铁钱三百贯置西义庄居焉为迁瑞昌始祖至七世而生金金生干溃旺干之七世孙九三公迁黄冈为迁黄始祖溃公之八世孙元英公迁浠(蕲)水为迁浠水始祖惟旺公一支迁湖南未详.
二世纪
聪 优公之子字德明行三葬东龙周善尊住基北亥山巳向兼壬丙妣痤卒未详葬二圣庙东第六丘田尾亥山巳向兼壬丙生子一谋
三世纪
谋 聪公之子字君谟行三生卒未详葬舒龙东窝丁山癸向妣葬豆田坑生子五饶馀昌隆琮
四世纪
饶 谋公长子字伯丰行一生卒未详葬西义庄亥山巳向兼壬丙生子三管会祥
馀 谋公次子字伯庆行二生卒未详
昌 谋公三子字伯盛行三生卒未详
隆 谋公四子字伯茂行四生卒未详
琮 谋公五子字伯实行五生卒未详
五世纪
管 饶公长子字希哲行一生卒未详葬胡卢东博乙山辛向妣陈氏生卒未详葬但九生门首南窝丁山癸向生子五环规坚充常
会 饶公次子字希古行二生卒未详葬武宁岑水岭.
祥 饶公三子字希瑞早卒
六世纪
环 管公长子字攻玉行二生卒未详葬萧家冲坑乙山辛向妣舒氏葬舒龙东窝巽山乾向兼戊辰生子四金彬由左
规 管公次子字公矩行二生卒未详
坚 管公三子字公固行三生卒未详
充 管公四子字公广行四生卒未详葬西义庄大塘侧(原图中注有迁居光镇)
常 管公五子生卒未详(迁居寿妙盘方)
七世纪
金 环公长子字淑宝行七生宋太祖开宝四年辛未卒仁宗天圣七年己巳寿六十七葬华师鲁塘南博巽山乾向兼己亥生子三干溃旺
彬 环公次子字淑文行十一
由 环公三子字淑彦行十六生卒葬未详
左 环公四子字淑求行十二生卒葬未详
八世纪
干 金公长子字子裕行五生卒未详葬王方小坡尾东博巽山乾向妣郑氏生卒未详葬本里新塘尾东博继妣周氏生详旧谱葬华方客观斩水关泛舟渡山岗上生子三吉,期,旦.
溃 金公次子字子忠行十七生卒未详葬王方牛车湾乾山巽向兼亥巳妣冯氏生卒未详公妣同坟生子四高,晏,弁,政.
旺 金公三子字子隆生卒未详葬西冲佛子坪亥山巳向妣冯氏生卒未详葬从夫生子四谔,宗,改,艮.
注:图记中稀缺字1,溃公 老谱本作言旁,现今字典中无言旁相当字,故均以水旁溃字代替。 2,璇原为璿(王旁加睿)与璇通用 3,知訚(音银原为门/内加言字) 4,干公 原为繁体字骨干的干
(以上巳按1942年老谱校对过)
其它旁支参见上总图,干、溃、旺分支及其下吉、期、旦、......等各支图纪从略,另详易氏网黄冈世系。
瑞昌谱经明末和破四旧毁损,曾经见过旧谱老人们知道,旧谱载优公生于唐戊子年十一月十二日戍时,于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己巳岁迁江州瑞昌王仙乡颜背里。优公生年即唐玄宗天宝七年(748)戊子;
1989年冬月至2006年10月,瑞昌南义镇乐园村易本信收集仅存的谱牒资料重梓十八篇谱,《易坊及易氏源流》、《颜阳易氏金槐堂优公后裔迁徙录》,《修祠修谱合序》均载:优公于李唐末由海昏,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己巳岁迁江州瑞昌王仙乡颜背里。
《瑞昌市志》(1990-2005)第三章.人口.部分姓氏居民来源.页143载:“易氏:分布市内5个乡镇10庄。唐德宗贞元五年(789),易优由湖南长沙浏阳县到南义颜阳坪建村。宋代,其裔析居当地11庄。明、清时,分迁横港仓下易、范镇易家垄、乐山易家垴、和平易家垄等地。”
2009年,易本信,易本德采录武宁谱合修了九江瑞昌周边各县市《金槐堂颜阳易氏大成宗谱》,将优公生年改成唐咸通九年(868)戊子。卷一.321-354页牵接了2007年《全国易氏通谱江西卷》正公为一世受姓始祖的1-62世次远祖!易本德、易本信在谱中注明:远祖世系由易文鹏提供。
《易氏金槐演派源流序》此文未署作者名及时间,从前部看,似为择自老谱。从后部看世系已经显示是清初时期所撰。序中姓源之说,近乎玄谈,明显受引自《左传》的齐国(雍巫氏)易牙,被唐代的《元和姓纂》,增益而成宋代江西抚州临川人邓名世撰《古今姓氏书辩证》之书,说易姓是齐大夫易牙之后,是为江西易氏谱明清代普遍牵附春秋时齐国雍巫氏易牙的缘由,后来江西易氏谱书觉得舍去雍巫氏,将字易牙的名字作为姓说不过去,不顾常理地增改周朝列国雍氏的雍伯、雍纠、雍凛和雍巫易牙食采于易,而居易水,因以易为姓!雍氏与易氏同姓?“远祖勋公由长沙而之宁乡之邑,宅是地者有年。”;江西安义谱中勋公明确是“叔祖”状元重公,从后部看世系证实是清初时期所撰,乃在完公谱之上“增益改编”、凭空杜撰的结果,无史实根据。
乙)江西武宁谱优公世系 由武宁泉斌抄录提供。摘抄如下: 晋:万年:由太仓州迁长沙浏阳娶徐氏夫人生子雄公
雄公:字兴长居浏阳少为县令念无由自达乃挂帻县门而去后举孝廉迁舂陵令会王敦作乱奋义兵讨之为魏所虏抗词不屈被害诏封忠愍侯娶夫人滕氏生子耳忝骏骥夫妇合葬宁乡县王仙公馆像形有碑
隋:忝骏:居浏阳娶刘氏生子春先。 注意:这里毫无根据将春先扯开,牵附为雄公之孙。
忝骥:迁江西泰和县
唐:春先:娶卞氏生子重公 注意:这里毫无根据将春先牵附为重公之父。且牵附雄、重两系名人,直到昶公以下又回到与鄂谱基本相同,应视两谱基本相近,春先以上来源空缺。
重公:字鼎臣唐武宗会长年间中张缤榜第二翰林御试再考坡点升为第一状元累官尚书
其下有关牵附为:娶晏氏生子四文贤质实赞。文贤:娶刘氏生子三柬锋延庆
文质:
文实:
文赞:
宋:延庆:......知,年十七,博通诗书易。真宗朝(复水)蛮寇宣(?宜)州,边师不能制,募辨士性(?往)说之,言单骑而往,......娶毕氏生子祓。 按:这又牵附扯上祓公
祓公:字彦伟长沙人淳熙乙己年祓为稀释褐状元丁未汤□为省元王容为状元潭州有三元坊祓官至礼部尚书周礼总义行世娶王氏生子五彰昭杨耀辉
辉公:迁瑞洲上坊按周里娶赵氏生子(此字难以辨认应该为“允”字)
允公:字正翁分宜人唐状元幼聪敏拨郡年十六七博通易诗书号三经处士教授乡里远近就者众著有中文集娶高氏生子昶 按:到此又回到鄂东谱春先生继昶,以下与鄂谱世系基本相同。
昶公:娶钱氏生子二煜煌
云煌:娶熊氏生子二敬泰
敬公:字恭之娶欧阳氏生子大模
大模:字文标娶湛氏生子一诚女一适晏
诚公:字全恕娶冉氏生子开
开公:字必先文林郎知海昏县事赞曰:幼好读书兮长而谦恭心存忠厚兮气度雍容莅政海昏
颇多德化彼都人氏兮铭刻心胸致仕卜居兮海昏堪止春花秋月兮昔展扶节先生风范兮至今如在登高凭吊兮暮树云封绍兴四年春月德兴令玉山韩大林顿首拜撰娶郝氏生子三:量、音、言。迁海昏上坊公葬土枧
量公:迁建昌猴岩娶毕氏生子 而俨优公葬土枧。俨居安义,音迁乐平,立(言)迁吉安府吉水县南村葡萄架
优公乃由海昏上坊迁瑞邑王仙颜背里(今瑞昌市南义镇乐园村塘湾,有老祠堂,父亲说今年在重修祠堂)有祠曰金槐堂自金槐而散居处各支流衍不可胜纪优公为颜背里金槐一世
武宁支始祖贵英乃优公十八世孙,由筠溪(今称下边,优公第九世孙高公迁到这里,离塘湾不远)迁武宁匡溪(匡溪为我处地名,离筠溪即下边也不是太远,大概十里路左右的样子)。优公至贵英支系已发有四十一世,经泉斌父亲粗略统计,塘湾附近有易姓人口约3600余。
从优公后三十六世起多数小支的字派为“发本槐呈瑞,春荣百万家,德修才受福,永久庆芳华”另有几个地方的不同,我没有抄下来。泉斌是“呈”字辈,为优公三十九世孙。
武宁谱世系和黄冈谱世系的比较:
(2) (3) (4) (5) (6) (7) (8)
宏(聪公)→谋公→饶公→管公→环公→金公→幹(干)公→
(1) 容公 余公 会公 规公 彬公 溃(谱上为言字旁,打不 来)公
优公→宝公 昌公 祥公 圣公 佐公 旺公
安公 隆公 兖公 延公
霖公 琮公 常公
―――――――――――――――――――――――――――――――――――――――
(9) (10) (11) (13) (14) (15)
吉公 玘公 知訚 五十公 时义 九三公(迁永兴黄冈)
期公→璿公→九一公→五四公 时礼 →如兴
旦公 珪公 九六公 七六公 时彰 如璋 (注:红色字体的生后面的)
彦刚 →二九公
―――――――――――――――――――――――――――――――――――――――
(8) (9) (10)(11) (12)(13) (14)(15) (16) (17)(18)
溃公→高公(迁筠溪)→俨→居中→舜俞→邦光→人刚→雄公→九三郎→丙西→贵英
晏公 (迁匡溪
弁公 即我处)
政公
通过上面比较可以看出,迁黄冈的九三公为优公七世孙金公长子幹公之后,武宁贵英公为金公次子溃公之后
丙)负主编推荐江西新谱开公优公世系(来自易家人网在线论坛)
有人以欢公支26世祓公,宋淳熙12年释褐状元祓公,其房侄27世开公,宋淳熙进士,误为优公之祖父开公。显然朝代、世次、支系、地域难以混同,只是同名而己。同样宜春元英与迁浠水元英亦只是同名。
较近,负主编特到优公支系鄂东黄冈但店传经送宝:推销其优公祖父开公是宋朝人,受参会者读过私塾农民易耀芳等反驳,未得任何协议,回来发布会议记要,只有参会人名,无任何内容和结果,可谓开创会议记要新例。虚张声势,叫卖招谣。近在鄂东地区分支会前,再次推销其开公、优公世系如下:
赣 鄂 豫 易氏 始祖 开公世系 【xystp】13:09:23 3/20/06[16] (3K)
开公由湖南宁乡迁江西古海昏(今江西安义),其后裔转迁江西新建,瑞昌,武宁,星子,进贤,湖北鄂东,河南固始,商城,安徽金寨,及陕西等地,但因都是战乱时迁徙,所带家谱资料不全,鄂东谱上对开公生年本无明确记载,后鄂东谱据宋代易完的猜测,推论开公为唐末戊子人.
但据我多次到江西,从江西新建,安义,进贤谱载,开公为五代南唐人.值此鄂豫皖三生易氏代表大会召开之际,特提供江西谱上所记开公生年及开公以下四代老世系,在网上公布,供 鄂 豫 皖易氏及修通谱者参考.
(易文鹏2006.03.20.编录)
----------------------------
开公世系
一.开公迁居地古海昏土枧及开公后裔分布
由湖南宁乡迁往古海昏县的易开公,至其两孙俨公与优公,分为两支,其后裔现分布于江西安义,星子,新建,南昌,瑞昌,武宁,及湖北黄冈,河南固始,商城,安徽金寨,及陕西等五省,共有易姓约十万人.开公迁居地为古海昏土枧,海昏土枧今在何处?查江西新建谱资料及有关史料,并与江西安义县家门直接交谈,再通过电话调查,海昏土枧在今江西安义县万埠镇内,原说海昏土枧在永修县,不确.汉置海昏县,包括今安义和永修两县,明代将原海昏县西南部析置安义县,民国将原海昏县改称永修县.
二.开公优公世系
( 录自江西新建1993年易氏族谱,易菊德 提供 )
第一世
海昏(安义)易氏始祖 开公 字必先 号谦斋
五代后晋开运元年癸卯公元944年(注)十月十五日子时生,宋天圣三年乙丑公元1025年九月初十日申时卒,葬娉婷山卯酉向. 娶郝氏,勅封懿德夫人,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二月初一日卯时生,宋祥符九年丙辰公元1016年十一月十一日午时卒,与夫合葬,子一,量.开公天姿神异,读书过目成诵,诗赋援笔成文,郡邑中咸以神童称之,后中进士,初任河东节度使,升户部清吏司郎中.直斥奸佞,贬豫章海昏县令.公因无志仕途,察邑之西南(今安义县境),览娉婷市之水西,有地名土枧(在今安义县),见其金盆养鲤地形,爱其山水清妍,民人醇厚,遂卜吉而居焉.恬退自守,杜迹公门,课子姓以诗书,周乡邦以布粟,一方颂仁人父母于不杞云.公刻木绘真,生气凛然,现(今土枧各支,轮接祀之如在.
(注解)据据开公及其长孙俨公世居地江西安义谱载,开公为五代南唐人,五代南唐(937年--975年)与五代后晋(936年--946年),处于同一时期,进贤谱上所记开公,也为五代南唐时人.(文鹏注)
第二世
开公之子 量公 字有容 号虚舟
赐赠文林郎,以孙宝贵.宋淳化元年庚寅公元990年正月十三日午时生,宋淳宁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六月初一申时卒,娶毕氏,赐赠太孺人,以孙宝贵.宋淳化五年甲午公元.994年初五巳时生.宋至和二年乙未公元1055年八月十六寅时卒,合葬依仁山子午向,子二,俨,优
第三世
1.量公长子 俨公 字若思
宋天圣二年甲子.公元1024年五月十六日午时生,宋元祐二年丁卯公元1087年六月初五寅时卒,葬挖鹤乡老君山下完冈,庚山甲向.娶伍氏,宋天圣四年丙寅公元1026年十月初三子时生,宋绍圣元年甲戌公元.1094年四月二十二日巳时卒,葬依仁山,子午向,子一,宽.
2.量公次子 优公 字若余
勅赠文林郎,以子宝贵.宋庆历元年辛巳公元.1041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未时生,宋大观元年丁亥.公元1107年三月十九日丑时卒.娶郝氏,勅封太孺人,以子宝贵.宋庆历四年甲申公元.1044年正月初十申时生,宋政和甲午.公元1114年七月十一卯时卒.葬俱未详.子五,宏,容,宝,安,宁.优公志远大,常有迁居之意,因商遇江州,见其地广人醇,于宋时,公同迁于江州瑞昌县王仙乡颜辈里,遂卜吉而家焉.
第四世
1.优公长子 宏公(即聪公) 字开文
宋熙宁七年甲寅公元1074年二月初八寅时生,从父徙于瑞昌县.
2.优公次子 容公 字友文
宋熙宁十年丁巳公元1077十二月初三日申时生,从父迁于瑞昌县.
3.优公三子 宝公 字兴文 号绍胜
勅封文林郎,宋元丰三年庚申公元1080年,正月十三日卯时生,宋绍兴二十年庚午公元1150年七月十五日酉时卒,葬赤塘壬山丙向.娶许氏,勅封孺人,宋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三月十五日丑时生,宋绍兴三十二年壬午公元1162年九月初三巳时卒葬赤塘,壬山丙向. 宝公少即颖异,好学深思,卓然以名儒自期,待天老奇才,由宋进士,任西昌(即泰和,文鹏注)教谕,时与南康朱晦先生重修白麓书院,造就人才,当代名公咸推桃李公门,后解绶,寓豫章洗马池.公思城市多系繁华,览黄溪之东北,见其地风俗醇美,克勤克俭,置买产业,由豫章 [ ] 业而居焉.公以姓为地名,号曰易家坊是也. 子一,锦.
4.优公四子 安公 字静文
宋元丰七年甲子公元1084年七月十二日辰时生,从父徙瑞昌县.
5.优公五子 宁公 字泰文
宋元祐五年庚午公元1090年四月十九丑时生,从父徙瑞昌县。
丁)宪武评论:
1, 鄂东黄冈易氏属江西瑞昌优公世系。家谱始于明嘉靖年间明理公采自瑞昌,后因兵燹毁损,“只遗一卷于仓壁间”,即远祖世系卷,从一世优公至17世,本、旁各支世系图纪记载清楚,谱中有一段世系从春先到优公连续9代叙述清楚,应为据实延传,不像虚构猜测。入清后,学问实超过进士霍冈的为鼎用王公补编,优于诸氏族谱(见方志家谱学家武大教授王葆心撰序评说),一直完好延传至今,应无疑问;
2,史籍两宋之载,史谱印证确属可信:
(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宋代登科总录》、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西历代进士全传》有载。
(2),今存于九江各地、瑞昌南义易坊完公支下及湖北黄石旧谱记:“弁公次子,行七三,时人号曰:富文先生,宋哲宗朝元祐二年觧元,两举本州进士,后中开封榜眼,当殿落簮花失礼不授,差归以疾终,朝廷差封帛,葬王方枣木坑巽乾向,使臣拜奠,生子二:纠中,级中”;2009年修谱,易本德在瑞昌新谱中附记:“通志作筦,字德修,宋元祐三年戊辰公元一零八八年科进士,世系另详”;
(3) ,鄂黄冈九三公、元英公,武汉邾南元卿公及豫皖云庄公等部分支系谱记:“完公,弁公次子,字德修,行七三,宋哲宗朝觧元,两举学士(各分支另有记进士),时人号:富文先生,后开封榜眼,朝廷封帛葬,生子二:纠中,级中”;
(4),宋元符戊寅(1098)年十二月十二日鄂州崇阳县主簿李 撰《弁公墓誌》“迨其次子完两举进士,后开封榜眼......家稍丰,给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1064--1067)申以赋入尊例......迄於熙宁(北宋神宗赵顼的年号1068--1077)聚族数百口”(详下);
(5),明嘉靖《江西通志》卷十六选举.进士,“宋元祐戊辰科李常宁即榜:进士易筦,瑞昌人”。元祐三年(1088)戊辰李常宁即榜进士第二或第三的榜眼,以不附和新法的立场,卷入新旧党争,当殿落簮花失礼,即榜后再榜,被罢黜榜眼,官差遣送归家。
(6),明嘉靖《九江府志》选举、进士.卷六:“元祐年榜易筦,瑞昌人”;清同治《九江府志》选举志卷二十九.选举.进士:“宋元祐三年戊辰李常宁榜,进士易筦,一作完” ;
(7),明隆庆《瑞昌县志》人物志卷:“宋元祐年榜眼易完,字德修,性刚毅,忱学发解第、元祐榜眼,以不附新法(王安石变法),吊(疒旁吊,拼音qun,麻木的意思)疾终,朝廷封帛葬之”;
(8) ,瑞昌颜阳里古八景及八景诗,瑞昌易氏谱有载,其中三首《使臣古坪》、《山寨遗蹝》、《八景总诗》与易姓相关。《使臣古坪》古诗云:“先祖佳城枣木坑,坑前有阜且宽平。轺车远自天边下,缣帛俱从地上呈。榜眼固非今日贵,使臣原是旧时名。封茔案对今犹古,一度登临一怆情!”
(9),杨潜《云间志》卷中:元祐三年李常宁榜,吕益柔,用开封贯,甲科第二人,刑侍,字文刚;至元《嘉禾志》卷15:元祐三年李常寧榜,吕益柔,榜眼;《宋会要》选举二.进士:“哲宗元佑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增赐进士钱百万、酒五百壶,为期集费;四月二日,以御试中选进士杜藻昭宪太后族孙,特授初等职官,令占射差遣;五月十一日,进士及第李常宁为宣义郎、佥书镇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吕益柔为承事郎、佥书保信军节度判官厅公事,龚(史)[夬为承事郎、佥书河南节度判官厅公事。”《陔余丛考·状元榜眼探花》:“北宋时第三人亦呼为榜眼。盖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谓之榜眼,其后以第三人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人为榜眼耳。”
(10),易准(优公15世,汝嘉公三子):字平叔,一字叔平,官通直郎,庐州签,淮阴宰,知制诰;《九江府志》选举进士载:易准:宋咸淳七年(1272年)辛未张镇孙榜进士,官通直郎,庐州签,淮阴宰;
3,江西武宁谱简略粗糙,拼凑痕迹显然,与鄂谱比较,该谱将春先公直接扯作雄公之孙,春先公下,无根据地牵附重、祓、言公等许多名人,而不顾及世次、时间、朝代的矛盾。从继昶以下,与鄂谱世系基本相近。似为将春先分开为了牵附雄公世系。两谱均无连接雄、重二公可信的世系,鄂谱只有雄公忠义列传,竟无重公状元记载,推测鄂、赣这两支不属雄、重两系直系。则可能为较早来赣的洸公后裔某分支,设疑待考。应搜集其他俨公、优公支谱综合考证确定。
4,两谱世系自继昶后基本相近,前段牵附雄公系显然,不可信。鄂谱记载较清楚可信。但春先公之上来源只有世系不详的远祖勋公,其余均缺。仍待继续寻根研究。参考其它谱载,重公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点状元,有资料说其时年39岁,则推知重公生于唐元和丙戍(806)年九月初八日寅时。鄂谱载优公唐戊子(贞元五年748)年十一月十二日戍时生,,优公比重公大58岁,约长两辈。在有家谱记录参照、相当于雄公8世,较可信的一世尚公世系,春先公相当于18世。若加尚公前51世传说待考证一世南仲世系,则春先公相当于78世,余例推。
5,鄂东谱始由明嘉靖年间明理公采自瑞昌。世系卷一直完好延传保存至今,文鹏教授推荐的世系,有何根据说易完1091年纂修谱,确定优公生於唐玄宗天宝七年(748)戊子,为不可靠猜测?而录自江西新修1993年易氏族谱,易菊德 提供。文鹏教授根据什么确定优公是五代后晋开运元年癸卯,公元944年十月十五日子时生,宋天圣三年乙丑公元1025年九月初十日申时卒。是今人考古新发现可靠证据,足以否定宋元祐榜眼易完的记载,请展示证据。是今人智商穿越时空高于前人易完吗?试与推荐者和修该谱者商榷:这就将优公生年推后196年,约相当于推后7代。
试从世代数与时间关系检验之。按优公生於唐玄宗天宝七年(748)戊子,其七世金公是黄冈、黄石、瑞昌、豫皖赣云庄公众多支系之祖,各谱均记生宋太祖开宝四年(971)辛未,距868年每代间隔14.71岁,距808年每代间隔23.28岁,距748年每代间隔31.85岁;金公之孙高公,北宋天禧五年辛酉年(1021)迁筠溪优曰下舟渡后人省去舟渡二字简称下边,是黄石阳新、大冶和瑞昌南义部分分支之祖;按榜眼易完公不是长房,以宋元符(1098年)戊寅十二月十二日鄂州崇阳县主簿李 撰墓志文,榜眼易完公给享年67岁的父亲立碑石,谱载完公父升(讳弁)公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壬申,距868年九代连续每代间隔18.22岁,距808年每代间隔24.88岁,距748年每代间隔31.55岁;14世人杞公,字君秀,生乾道二年丙戌(1166),距868年十四代连续每代间隔21.285岁,距808年每代间隔25.57岁,距748年每代间隔29.85岁; 15世昌掴公,字漍卿,生宋淳熙十七年庚戌(1190),距868年十五代连续每代间隔21.46岁,距808年每代间隔,25.46岁,距748年每代间隔29.46岁;距868年每代连续间隔岁数有点小,优公生748年与统计学每代年龄平均30岁较接近。
以14世九三公迁黄冈始祖,生卒年失考,但知迁黄冈为宋宝庆年间(1225-1227),可推知九三公生年为1200年左右。若以瑞昌谱优公748年生,则优公前14代平均每代岁数为(1200-748)/14=32.28岁。与统计学每代年龄平均30岁较接近。若依江西新建谱优公944年生,同样至14代九三公迁黄冈,平均每代为(1200-944)/14=18.28岁。距统计学经验值,平均每代约为30岁值偏差太大,为不大可能,应予否定。不过统计的数值越大即统计年代越长,则准确度越高。鄂东优公裔至2000年己有第40至46世出世,若按优公为唐朝(748年)生。至2000年40世,平均每世31.3岁,很接近30岁平均值。若以江西该新建谱优公944年生,至2000年40世,平均每世(2000―944)/40=26.4岁。距平均值30岁偏差较大,说明优公生于宋代(944)的资料不可信,应予否定。
负主编的思维逻辑也特别奇怪:不相信萍谱记载退公生子轮和雄二公与子详同辈,却主观弄虚作假:子祥为雄公之父。该谱轩公和子祥一系列生年表明子祥与雄公同辈,而非父子,轩公子祥世系不与雄公为直系显然。却硬要作伪删去子祥生年,掩盖己显露矛盾,坚持子祥为雄之父,己数年了认错又否定,反复无常。所引该谱实己表明萍谱雄与轮和子祥为同辈,却主观顽固坚持子祥为雄之父之错误。现又不相信宋朝1091年易完修谱:认定优公为唐戊子(748)年生,凭什么说是猜测?为何相信今人江西新建1993年易氏族谱,有何证据?
负主编专起负编作用。如果只会照抄旧谱,不会逻辑思考,没有考证,建议从头学点文史基本知识如逻辑学、统计学等,编修通谱是综合工程,涉及各方面知识,岂只抄录旧谱剽窃署名所能成?应认真考证诸如优公生年和世系等疑难问题,我认为鄂谱优公世系,和延传保藏无问题.
2011年12月28日,易佳宏陪同优公后裔代表根据老谱记载前往瑞昌南义(古代:王仙乡)镇王仙南路进至优公祖地颜背里(古:颜阳里西义庄)易坊,优公祠犹存,为两进殿宇,石门石牗,且主殿立泥塑祖像数尊。询问当地人证实:南义原为王仙乡,山曰梅山、祠曰金槐堂,与谱记吻合无异。遍地古砖古纹石古瓦,根据完公鄂谱老谱详细记载找到现在还叫李英塘的干涸池塘,轻易找到李英塘尾亥山巳向兼壬山丙向的优公墓,山势来龙下砂去水与完公老谱叙述无异!优公后裔至7世,历代生卒葬可考!7世金公,字淑宝,行七,生宋太祖开宝四年(971)辛未卒仁宗天圣七年己巳寿67,葬华师鲁塘南博巽山乾向兼巳山亥向,妣冯氏生卒未详葬余家塘下东窝巽山乾向兼巳山亥向,生子三:吉,期,但,等等先人坟墓都能找到。引国史经典与完公延传的优公各谱相互印证,说明是个别少数的人是在不顾历史,刻意利用南昌新建县优公三子宝公分支谱(始修于明正德年间)清、民国和现代谱的牵附,强加给整个俨、优公祖系的祖宗源流!质疑或否定谁,要用什么样的科学态度呢?